山间晗光

【不考据会死系列】浙/江哥哥给你讲那过去的事①

看见博客里空空荡荡的真是不舒服……拿以前的货来充充数好了→ _→

 

爱祖国从爱家乡开始,坚决为家乡君树立良好的形象是吾辈的天职!

 

于是就来科普科普~【如有错误请指出

越文化的核心区划在以绍/兴为中心的方圆一百公里左右的地区是比较妥当的。越文化的基本区是古越/国领土比较稳定的区域(就是不算强盛时期或是什么特别时期的领土),大致也就是相当于今天的浙/江/省。【hhhhhhhh

 

 

*其他:【区域文化】

 

中/国文化就像是一只网,由一些中心地区,放射放射……又开始相互接触,逐渐形成一个网。几个地区的网友开始相连或重叠,形成了更大的网络体系。这个区域文化的网络体系覆盖宽广。

 

第一外环:边疆地带 东北文化、草原文化、滇云文化等。

第二外环:多种文化的交汇 

燕赵文化(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的交汇)、巴蜀文化(汉族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的交汇)、岭南文化(土著文化和移民文化的交汇)等。

内环:历史最为悠久、影响中国历史最为深远 【这一部分字比较多,换行打】

[黄/河中下游流域]

三晋文化(古代中/国理想国尧舜禹三代的都城所在)、齐鲁文化(古代中/国正统思想儒家的发祥地)、三秦文化(古代中/国主导性统治思想法家的发祥地和汉唐盛世两朝的都城所在)、中州文化(华夏文字文明诞生地、汉唐盛世的陪都所在和中/国历史的转折时代北/宋的都城所在) 

[长/江中下游流域]

楚文化(以盛产人才和文学艺术极富浪漫精神著称)、吴 越文化(稻作农业和航海文明的发祥地、唐代以后中/国的经济中心、宋代以后中/国的文化中心)

 

黄/河中下游流域的四大区域文化与长/江中下游的两大区域文化有分别构成中/国传统文化的两大亚系——中原文化和江南文化。所以,中/国文化起源地不限于中原一个中心,而是由各个氏族文化相互交流、融合,逐渐形成今天的中/国文化。

 

【越文化是由本地於越先民所创造的】

一、於越先民并非北方华夏族的后裔

很多古书上都记载,大禹到达了会/稽,治水成功之后在会稽召集天下诸侯,核算他们的功过,对他们论功行赏。(“会稽”就是核算的意思)大禹在这里,度过了他人生的重要时期。在他的带领下,这里的人们才结束了比较野蛮的生活状态,过上了比较像模像样的比较文明的人类社会的生活。至今很多浙/江人都是相信这一点,认为大禹就是他们的祖先。就在我的家乡,还有一座山叫做禹山,传说大禹曾经来过。【不过我认为应该是音译,父上说以前确实有这么一个人,名字具体叫什么具体忘了,也是治水的,带yu的音,也许是海侵时代的?但我想那肯定不是大禹】

 

《史记》说自少康庶子“后二十馀世”至允常、勾践。其他史书中也有说是“后三十馀世”。但是不论是二十馀世还是三十馀世,都是不合理的。经查阅可知,夏帝少康在位的时间公元前1940年至公元前1880年,从那以后到公元前519年周敬王开始在位的时间差,约有1300年。可是按照20年一世的算法,只有四百多年或六百多年;即使按照30年一世的算法,也是有六百多年或九百多年。这之间相差竟高达四百年到九百年。所以,《史记》关于越王勾践源出“禹之苗裔”的记载是很不可靠的。

 

更主要的是,从地理上看,这两者之间也没有什么联系。尧舜禹是中原地区传说中的上古圣君,实际上是黄/河流域中众多原始部落中较为强盛的三个部落的首领。夏朝是中原华夏族在黄/河流域建立的第一个王朝,不管是大禹治水也好,其他的有名事件也好,都出不了黄/河流域的范围,绝不可能会跑到遥远的浙东来。史书中描写大禹治水时的地名,“昆/仑”是上古中原学者认定的黄/河源头【当然今天我们知道不是的啦】,“碣/石”为古黄河入海口,“寒/谷”在今河/北,“积/石”、“流/沙”、“弱/水”、在今甘/肃,“赤/岸”、“青/泉”、“赤/源”在今陕/西,“龙/门”即黄/河晋陕大峡谷最窄处,“伊/阕”即今河/南/嵩/县。[ 以上地名均出自《吴越春秋》 ]由此可见,大禹至始至终都是在黄/河活动,大禹是一位在“中/国”成其大功,又在“中/国”称帝的人物,众所周知,上古的“中/国”,是指华夏族所在的黄/河流域。《吴越春秋》中的“中/州”,也即一般所说的中原地区。夏朝的统治区域,统治中心只在黄/河、洛/河、伊/河汇流处,今河/南西部与陕/西、山/西三省交界的一小块地方;辐射范围,也不过是今河/北南部到山/东东部;今洛/阳西南洛河、伊河一带,一直到夏桀(夏末代帝王)时代,都是夏朝的南部边陲。大禹为什么要放下他的国家不管,千里迢迢跑来遥远的浙东呢?

 

还有其他的诸多原因,在这里就不一一详细解说。如夏文化和越文化的出土文物也有很大差别、一些史书也能看出。

 

由此可见,於越先民绝非是中原华夏族南迁而来。退一万步说,那也是於越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是南来华夏族的后裔,而越地土著自有人在。

评论